景颇族

 

景颇族发源于青藏高原,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约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到十七世纪逐渐定居在今缅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地区。从明代起,景颇族地区设立土司制度,虽然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景颇族就已进入阶级社会,但各地区还保留了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社会组织方面主要有"山官"制度,山官为世袭的贵族,其统治权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家长制的习惯约束力(没有统治机构和武装)。

景颇族居住在山区丘陵地带,以农业为主,水田少,旱地多,住竹楼。景颇族喜欢饮酒,嚼草烟、槟榔。景颇族热情好客,对猎获物和祭品都有"见者一份"平均分配的习惯。景颇族的服饰:妇女穿黑色短上衣,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 脚上带裹腿、腰、颈、腕戴有涂过红、黑色漆的藤圈。盛装时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很多泡泡,颈上挂银项圈、银链子,带银耳环和银手镯。男子喜穿黑色对襟短上衣、裤腿短而宽,头上课以黑或白包头。外出时必挂棉麻织 成的挂包和长刀。景颇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景颇族家庭为父系一夫一妻制,女子在婚前有性生活的自由。景颇人认为万物有鬼魂,遇到不祥之事就要祭鬼。部分信仰基督教。景颇族的歌舞庆典叫:"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每逢庆祝五谷丰收,迎送亲人与宾客,婚嫁大礼,都要举行不同规模的目脑纵歌,它代代相沿,成为景颇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恋爱:

景颇家庭的儿女长大之后,父母就让他们单室独住,为他们结交异姓、谈情说爱提供方便。青年男女可以自由地去串寨子,男青年也可以自由地去串姑娘。姑娘和小伙子可以自由地在一起说笑和娱乐,在一起对唱情歌和谈情说爱,任何村寨和男女双方的父母都不会去干涉。很多村寨都为青年男女交往和恋爱活动建立了公房,让他们在里面纵情地唱情歌、跳舞、娱乐和谈情说爱。景颇族青年男女把到公房去玩叫做干脱总,即去公房串姑娘的意思。

朦胧的夜色笼罩着景颇山,皓月从山林间慢慢升起。姑娘和小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相约来到公房。他们在火塘里烧起了火,炮光映红了他们热情而欢乐的脸。

当男女双方对唱一阵表示自己炽热爱情的歌后,姑娘把沙基、芦子放进小伙子嘴里,小伙子也把沙基、芦子放在姑娘嘴里,两人同时嚼动--表示今后同苦共苦,永不分离!接着,姑娘送给小伙子一个自己亲手织的筒帕,作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则送给姑娘一个精致的烟盒,也作为爱情的信物。这样,男女双方就订下了终身。

婚俗:

明媒正娶是景颇族青年男女结婚的主要形式。当青年男女深深相爱后,经过一定的礼仪,双方闪定了彩礼的数目和结婚的日期。届时,女方请媒人、舅父和亲朋好友把新娘送去成亲。举行结婚仪式时,要请歌手来演唱(结婚歌),并按歌中演唱的习俗和程序举行仪式。(结婚歌)是景颇族的许多关于婚姻方面的古老传说,它概括了婚姻习俗的全部内容,也含有对新郎新娘祝贺和祝福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部口承的景颇族婚姻习俗史。

新娘进院时,要举行过草桥仪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一只孵蛋的母鸡,由新郎牵着新娘从这个草桥上跨过去,以象征将来家业浴量,猪有一千头,鸡有一万只。新娘过了草桥,要走过屋檐沟,才能上竹楼。一般情况下,给机关报娘上竹楼的梯子应该是新做的。进了竹楼,新娘受到寨子里长辈们的欢迎,要举行庄严、隆重的迎新娘仪式,并对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欢迎她和关心她。这些过程完成后,新娘进入洞房。这时候,姑娘和小伙子开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边。他们一边祝贺、嬉闹,一边喝酒吃喜糖,气氛极为热烈。

婚礼的高潮是请歌手来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来到祭祖宗的屋子,旁边站着男女歌手,聚集着参加婚礼的宾客,屋子里摆着各种祭品,接着歌手一个个轮流演唱。他们用歌声赞扬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丽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福美满等。每个歌手的演唱都赢得人们的阵阵欢呼,给婚礼增加了无限的情趣和热烈的气氛。

当晚,亲朋好友和全寨的乡亲都要来喝酒,吃饭。之后大家又唱歌又跳舞,往往要嬉闹和欢娱到天亮。

另一类属于自由恋爱结婚的形式,好男女青年恋爱后,在公房等处发生性关系,致使女方怀孕或生下孩子,这样需正式结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男方给岳父岳母送一份有限的彩礼,再宴请亲戚朋友,其余一切婚礼的程序和仪式可免除。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男女感情很深,但双方或一方的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这对情侣只好采用这种方式,达到正式结婚的目的。

还有一种形式是抢婚。就是小伙子邀约几个伙伴,把新娘抢回家,再举行婚礼。这种形式在景颇族的婚姻形态中,为数最少。

景颇族普遍流行婚后新娘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往往于婚礼结束后即回娘家生活,直到怀孕或生了子女才到夫家长住。

在景颇族的婚姻习俗中,寡妇再嫁的比较少,而转房则较为普遍。按照转房习俗,弟可娶嫂,兄可娶弟媳。不只在平辈间,就是在上下辈之间也允许转房,如叔伯可以娶侄媳妇,侄儿可娶叔伯母。但通过转房得到的妻子不能算正室,因为她结婚时,曾和原夫祭过祖宗,跨过草桥。

节日:

“目瑙”是景颇族传统盛大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始举行。不分民族,不论男女都可以 参加,尽情歌舞。但是作为客人,跳舞时不能跑到瑙双(领舞者)前面去跳,一般也忌讳紧跟在瑙 双后面跳,而是应跟在大队伍后面。

历史上景颇族信仰鬼神,如天鬼、地鬼、家鬼等。如今仅只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景颇 族人家的楼房一般都有三道门,第一道门为家人、客人出入的门;第三道门为通往晒台的门;第二 道门为鬼门,专供人死后抬出和鬼出入。鬼门是禁止家人和外人出入的。鬼门旁的祭台上供有家鬼 ,以几节小竹筒表示,禁止外人触摸。景颇族还在门外和寨外设有供鬼居住的鬼桩,以竹台、木桩 表示。鬼桩一般不能触摸,也禁止在鬼桩附近大小便。官庙是建在村寨附近树林中的一座小茅屋, 亦为景颇族全寨集体供鬼的地方,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平时禁止在神林附近打枪,禁止砍伐神 林区的树木。

礼仪及禁忌:

到了景颇族地区,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骑马入村过寨,到了景颇族山寨外,要下马步行。进入 景颇族山寨,切记不能为了表示你的友好而去摸景颇族人的头,也不能从后面拍景颇族人的肩膀。 摸头这种行为被景颇族认为是欺人的行为。景颇族朴实好客,嚼烟丝和饮酒是景颇族向客人表示友 好、尊重与礼貌的方式。到景颇族人家做客,或路遇景颇族,他们常常从随身的筒帕(挎包)中掏 出小酒筒和烟盒、烟包递给客人。客人若不抽烟、喝酒,应非常有礼貌地加以谢绝。进入景颇族人 家,要在主人指定的位置就坐,不得久立不坐,不得东张西望,更不能到处乱闯。主人家的卧室是 不准外进入的。客人就坐后不能跷二郎腿,妇女不能托着下巴而坐,因托下巴坐是表示哀悼。屋内 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坐主人的座位“恩通”。主人递来的烟酒,客人必须用双手去接。熟人间相 互敬酒,不是接过酒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主人认为这是互相尊重之意。几 个人一同到景颇族人家,主人一般不亲自一一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给看上去年纪大点的人。如果把 酒筒交给了你,说明把心都交给你了,意思要你代表他的心意,给大家敬酒。喝酒应用筒盖,不能 就酒筒直接喝。大家共喝一杯酒时,先要让给老人喝。每个人喝一口后都要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 地方,然后再传给别人。主要家杀鸡招待客人时,客人不能去夹鸡头、鸡脚吃。按景颇族习惯,鸡 头要用来敬给老人或年老者,鸡脚则属于小孩。为了对客人表示尊敬,主人常常把鸡头夹给客人, 这时客人应非常有礼貌地把鸡头转奉给在座的老人或年纪最长者。景颇族喜欢从山上采些阔叶回来 当碗碟,但在饮食中,叶子千万不能倒着用,否则将被当做分人遭怒视。在景颇族人家,不能随便 敲响碗筷,吃饭喝水不能发出响声。景颇族传说,人类的谷子是狗从天上带来的,每年吃新米时, 先要给狗吃。景颇族还忌吃狗肉,所以到景颇族地区,要尊重他们的习惯不吃狗肉。在景颇族山寨 ,放枪放炮不能只放三响,因为放三响表示报丧。景颇族男人的长刀、火药枪、挎向和衣物,一般 忌讳妇女触摸或从上面跨过。

景颇族的婚礼极富民族特色,但参加景颇族的婚礼,必须入乡随俗,像当地每一位景颇族一样,带 点钱物送给主人家,以表示祝贺。在征得主人家的同意后,外人也可以参加景颇族的葬礼,从礼节上说,也应送点钱物给主人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云南主题旅游线路云南经典观光游 云南摄影创作游 云南深度体验游 云南高尔夫旅游 云南VIP尊享游 云南包车自由行

    云南旅游线路类集一日游 二日游 三日游 四日游 五日游 六日游 七日游 八日游 九日游 十日游 十一日以上游 丽江接团旅游线路 大理、丽江游 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 昆明、大理、丽江游 西双版纳长线游 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游 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云南特色旅游专题云南温泉SPA旅游 云南元谋土林摄影 云南东川红土地摄影 云南罗平油菜花摄影 云南元阳梯田摄影 稻城亚丁旅游指南

    关于本站』『常见问题』『预定须知
    Copyright©2002-2023 云南旅行 - yunnantour.net 版权所有
    电话:+86-871-63338882 || 手机:+86-18908891220 || 微信号(WeChat ID):kmtrip
    QQ客服一: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QQ客服二: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云南旅游Gmail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