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旅游景点
建水风景名胜区,距昆明299公里。 景区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和著名的风景区燕子洞两大部分,面积115.5平方公里。这里有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文庙,以及朝阳楼、双龙桥、指林寺、朱家花园等一大批古建筑。全县有古寺庙近百所, 仅城区就有40多所,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式民居,堪称“古建筑博物馆”。 燕子洞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春夏有百万只雨燕飞舞巢居。 采撷燕窝绝技、钟乳奇观、峭壁悬匾等,每年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前来一饱眼福。经国务院1994年批准,定为国家第三批风景名胜区,建水古城也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景点介绍
建水燕子洞
建水文庙
建水朝阳楼
建水朱家花园
建水张家花园
建水双龙桥
请看本网相关详细介绍
纳楼司署
位于建水县南坡头乡回新村,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土副长官普氏的衙署,建于1907年。署坐北朝南,位于回新村的最高点,占地28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门前照壁高大,院场宽阔,两侧有石砌碉堡,署内有前厅、大堂、后院一字排列,两侧有厢房、耳房、书斋等,四周有土筑、石砌两道护墙。四角设堡,为滇南现存规模最大、保持最为完整的少数民族土司衙署。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
位于建水县城桂林街83号。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吏部侍郎包见捷倡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现存中殿、后殿、北厢等建筑,占地3700平方米。中殿重檐歇山顶,五井间加回廊建筑,面阔17.4米, 进深16米,为建水古建筑中唯一的“移柱法”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回廊出檐2.5米,檐角飞展,宏伟古朴。后院有崇文塔。1983年公布为建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崇文塔位于建水县城桂林街玉皇阁后殿前。始建于元,清嘉庆四年(1799年)倾圮,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塔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高20余米。塔基五级,高3.41米, 边长2.18米, 第一级青石叠砌须弥座,高1米余。塔身十三级,砖砌,由下而上逐级收分,各级四面各有小龛,内置佛像一尊。塔顶为四块石板镶砌,饰琉璃宝顶。1983年公布为建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文笔塔
位于建水城南3公里拜佛山,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塔高31.4米,塔体为青石所砌,下呈四方八棱形,中部为方形,顶端呈扁平状,整体不分级,无装饰,巍巍凌空拔地而起,造型独特新奇。1993年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指林寺
位于建水县城西,始建于元年贞二年(1296年),为滇南最早的禅宗寺院。明永乐年间扩建。现存正殿、二庑及碑坊。殿重檐歇山顶,围廊式建筑,抬梁式结构,上下檐均施斗拱,举架高峻,正脊与翼角起翘显著,具元代建筑特点。殿内存素描壁画二幅,绘释迦牟尼佛及孔雀明王图,另有明景泰三年重修碑记,述建寺历史。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龙寺
位于建水城西12公里绍和山麓。又名龙潭禅院。始建于明,清、民国期间续修。占地7.5万平方米, 建筑依山就势,依次升高,主轴线形成三进院落,四组建筑,由龙王庙、观音殿、雷神殿、清凉台等建筑组成。最前方左右各建一阁,下临绝壁,古木藤蔓虬劲苍翠。山下有“古甸龙潭”,其水微温,冬暖夏凉,为建水八景之一。1987年公布为建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宫
位于建水城东北20余公里,居南庄、钱家湾村西600米的云龙山上,为云龙山古寺庙建筑群的最高殿宇。云龙山山势穹隆,林木蓊郁,溪水鸣环,桃花夹涧,寺庙遍布其间。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府黄明创建,光绪年间重修。宫坐西朝东,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屋架,面阔14.8米,进深 9.41米。宫内有木雕盘龙神龛,铜镜正中高悬,两侧铜瓶对衬,上悬“威尊斗极”鎏金匾额。龛内供奉道释铜像九尊,形态生动,神采飘逸。有的坐像高达2米余,为国家二级文物。殿周回廊畅通,殿前平台宽大,三面勾栏望柱。台中置一铜制香炉,高1.7米,形若殿宇。台下半月形水池一潭,泉水清澈,池前准提阁,雕梁画栋,建造精致,与真武宫对峙,为宫内戏楼。宫侧铜钟两口,高2米,重2560公斤,并立??驮巨碑二通,通高4.62米,宽1.4米,铭记鼎建云龙山真武宫始末。1983年公布为建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潭
位于建水县城南20公里苟街焕文山麓,为建水最大潭泉。龙潭面积3000余平方米,冽泉涌清,水呈墨绿色,龙潭周围多处泉眼出露。黑龙潭暗河出口海拔1496米,岩溶水在此出露地表。潭口后山建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现存黑龙宫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寺前有古桂树一株,花开时节,香气袭人。
学政考棚
位于建水县城建中路中段。明代旧址在城内东南隅,清康熙三十年(1693年)移建于今址,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考棚纵深150平方米,面宽40余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庄严肃穆,给人以层层奋进之感。最后一院为学政署。光绪年间维修后,现保存完好。1993年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缘桥
位于建水县东南10公里庄子河村西泸江河、南庄河、象冲河三水汇合处。《天缘桥碑记》载“三水交汇,旧架桥以木,每夏秋淋雨时,集汹涌奔腾,其势难支。清雍正四年(1726年)郡人傅翁、王琨倡议,劝众输金,兴工两载,连成此桥”。桥全长121米,桥身东西横跨,引桥南北蜿蜒。桥三孔,拱高7.8米, 宽7.2米,青石砌筑。桥侧有石栏,高1米;东西桥头踞石狮;桥面正中有重檐阁亭,阁双重檐攒尖顶,底层为桥面通道,两侧有石雕神龛和知府栗尔璋草书“天缘桥”石碑;登楼可一览壮丽山河。桥东有石室碑亭,长6米,宽2米,内置石碑七通。此桥用料粗大,造型古朴坚固,是研究古桥建筑的实物资料。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