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品牌带火千年古城独克宗
迪庆日报讯 香格里拉品牌落户迪庆之后,独克宗古城,这座收藏了一千多年时光雕刻的历史沧桑的古镇,重新焕发出了年轻的生命力。
政府投入撬动了民间8个亿
为把独克宗古城打造成香格里拉的旅游精品,政府投入2亿多元,先后完善了古城的三通一平。政府的投资同时撬动了8个多亿的民间投资,3000多户古城居民几乎户户投资人人动手。短短几年间,独克宗古城焕然一新,藏族特色建筑文化在这里重放异彩,3000多栋古老的藏房装修一新,数百家客栈茶室一下子从古城里冒了出来,来自国内外的300多户客商在古城里开设了店铺,一些古城人也开始在这里经营藏餐。
新开发的古城还吸引了大理、丽江、昆明以及北京、广州等地的客商,他们有的经营皮货及牦牛骨制品,有的致力于旅游商品的开发。当地藏族同胞更加重视尼西土鸡、苦荞饼、燕麦饼的制作与黑土陶系列产品的展示,更多来自青海、西藏等地的客商在这里做起了唐卡及藏饰品的生意。
独克宗古城又变成了当年茶马古道上商贾云集的热闹小镇。
民族健身舞为古城赢来了人气
与10多年前相比,现在的独克宗古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8年前,一个英国人在古城金龙街租了一座藏房,开了一间茶室。这个精明的英国人把一个个猪食槽反卡在天花板上安装了灯管,将青稞地里的庄稼当作花瓶里的景色请进藏房……当一盘盘西餐送到客人面前的时候,这个“牛棚”的生意一下子就火爆起来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到了古城都会慕名来这里歇脚、休闲。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古城投资,当地居民人人动手,迈开了开发古城的步伐。
如今,清晨早起的藏族姑娘伴着寺院的钟声来到大龟山公园出水处取水,嘻嘻哈哈的笑声掀开了古城寂静的早晨;日落西山,在外闲游一天的中外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涌进古城,在四方街和当地人一起跳起了欢乐的民族健身舞。
这种由州群众艺术馆的专业人员根据迪庆州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彝族民间传统歌舞改编的健身舞,已成了当地人的早晚“必修课”,迪庆人几乎没有不会跳的。
人气旺了,生意好做了,舞场也热闹了。古城人每天跳着健身舞,在表演给游客看的同时还健了身,久而久之健身舞成了古城人每日必修的运动健身课。而这套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也成为古城独有的一道文化景致。
一个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的小镇
如果说丽江古城是靠纳西东巴文化做活的古城,那么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则是靠独特的藏民族文化起家的小镇。今天,独克宗古城的人们正在想方设法不断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
据介绍,对于许多致力于土陶开发、牦牛头骨系列产品以及皮货开发的商人,古城管委会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及铺面,同时还将新城经营文化产品的客商全部集中到古城区,为他们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在金龙街一栋崭新的藏房里,记者见到最早从事旅游业的扎巴先生,他高兴地指着正在进行唐卡绘画的10多位大师,骄傲地对记者说:“我们协会白天为他们免费提供绘画颜料布料进行唐卡的堆绣、刺绣和绘画。到了晚上,还为他们提供瑜伽练习场地。”
在金龙街美国人卡特玛丽开设的图书馆里,存书10000册左右,全部是志愿者捐赠的。服务人员带记者来到香格里拉妇女手工艺中心,只见这个中心收购了迪庆州范围内的藏族、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的手工艺制品,这些手工艺制品有餐具、劳动生活用品、篾制品、编制品等。据管理人员介绍,这个妇女手工艺品中心还有自己的网站,每个月都有志愿者前来为古城人进行免费英语教学。
截至目前,独克宗古城已经变成了游客外出观景归来必去的休闲之地。经过近8年的开发,现在的仓房街、北门街早已变成了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