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与木叶
口弦是拉祜族青年男女恋爱时必备的乐器。口弦声声,拉祜儿女心碰心!拉祜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南的思茅和临沧两个地区,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青年男女交往和恋爱比较自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很少。青年男女相识和恋爱的主要方式是唱情歌、串姑娘、交换爱情信物等。他们物色恋爱对象的主要标准是劳动勤快、品行端正,至于相貌和财富是次要的。在过去,如果男人不会犁新地,女人不会缝衣裳,是绝对不能找到恋爱对象的。现在,这种观念有了一些变化,还要看人是否聪明能干、有无文化和经济观念等。青年男女的恋爱,一般在冬春两季进行。
一般情况下,如果小伙子物色到了恋爱对象,就对女方进行一番侦察。先到女方家附近去侦察,看女方在家勤不勤快,与邻居相处和不和睦,对老人尊不尊敬等。再悄悄跟随女方到地里,观察女方做活勤不勤快,利不利索等。如探察结果小伙子满意了,等到青年男女聚会娱乐、对歌、跳芦笙舞时,小伙子会瞄准一个机会,抢下女方的包头巾扭头就跑。女方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追上小伙子抢包头巾,其实,追是真的,抢是假的。当双方追到僻静的地方时,小伙子停了下来,姑娘也不抢了,双方互通姓名后唱起情歌:
今晚的月亮呵,/为什么时隐时现?/今晚的歌声呵,/为什么动人心弦?
洁白的月亮呵,/你是爱情的身影;/动人的歌声呵,/是来自内心的声音。
男方唱的时候,女方拿出自己的口弦,和着男方的歌声。女方唱的时候,男方吹起自己的芦笙,为女方伴奏。或者,干脆不唱了,都用芦笙和口弦来传情,表达相互的爱慕之心。只听悠扬动人的芦笙声和轻柔多情的口弦声,一来一往,一唱一和,合奏出夜色中浪漫的爱情曲,表达出姑娘和小伙子深深的恋情!这时候,小伙子特别注重听姑娘的口弦声,因为它能表达出姑娘对小伙子的爱恋程度。小伙子是通过侦察后,看中姑娘才来抢她的包头巾的,可姑娘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呢?小伙子急于想从姑娘的口弦声中找到答案。姑娘的口弦声是极富表现力的,如果声音轻柔多情,绵绵不断,说明姑娘已经对小伙子动心了;如果声音急促剧烈,热情奔放,就说明姑娘已经对小伙子怀有一腔炽热的爱;如果声音平缓,时断时续……那小伙子得加油了!也有的姑娘喜欢上小伙子后,就会用口弦弹出拉祜族传统的示爱曲调。这时候,心领神会的小伙子就会欣喜若狂。
男女恋人间这样以乐声和歌声相会数次后,就会相互赠送礼物和信物定情,以盟定终身。这期间,女方也会对男方进行反侦察:悄悄跑去观察男方勤快程度、干活如何、有无手艺、力气大不大、性格好不好等。如果一切都满意,双方就会在下次相见的时候,互赠礼物和信物:男方在抢去的包头巾里放上手镯送还姑娘,同时把自己亲手编的藤篾项圈套在姑娘的脖子上,并赠送姑娘一块新的包头巾;女方送给男方一对手镯和一块包头巾。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换包头巾。换包头巾后,男方不能再去抢其他姑娘的包头巾,女方的包头巾即使被其他的小伙子抢去,也不能再去追,而是由女方父母要回来。
如果男女双方在交往和恋爱过程中,因性格不合或看不上对方人品等原因中止恋爱关系,女方的父母或长辈就会去男方家把抢去的包头巾要回来,男方会很礼貌地将姑娘的包头巾奉还。
拉祜族青年男女换包头巾定情后,就分别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父母会立即托媒人去求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就在男方家举行婚礼。婚礼当晚,新郎就带着生产和生活用具到女方家上门。这种从妻居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也有十几年或只有短短三天的,然后夫妻偕子女回到男方家居住和生活。
吹木叶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小小叶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嘴里吹出20多种曲调。那优美动听的木叶声,传递着青年男女地心声,诉说着他们忠贞的爱情。在布依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足以说明吹木叶在布依族青年男女恋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高山木叶起堆堆,/可惜阿哥不会吹,/哪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
高山木叶张对张,/哥吹木叶妹心慌,/木叶好比金丝线,/牵妹来和哥成双。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滇东的曲靖及滇南的红河等地,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前青年男女有充分的恋爱自由。青年男女主要利用喜庆节日、赶街或农闲时间谈情说爱。恋爱形式有唱情歌、丢糠包、逛场等,但不论哪种形式都离不开吹木叶.
跳花会是布依族传统的节日,在每年的正月间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举行赛马、跳舞、对歌、唱戏等活动,人数有数千人至数万人不等。这些活动,正是青年男女相识、交往和谈情说爱的的好时机。他们在一起娱乐,在一起说笑,在一起对歌,在一起弹月琴……而传来最多的,还是那悠悠的木叶声。青年男女或坐在草地上,或站在河岸边,或钻进林子里,或考在树干上,嘴里都在吹着那嘹亮而动人的木叶,木叶声声传递着他们之间的爱慕之甩糠包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选择情侣的一种方式。糠包用布缝制,并绣有图案,里面装有谷糠。当青年男女聚会或娱乐时,姑娘可以把糠包甩向自己看中的小伙子,糠包砸着小伙子或小伙子接住了糠包,两人就可以结成情侣。他们就可以单独约会,互相吹木叶谈情说爱了。
逛场:一般在农历的二月间举行,这是布依族的大型歌舞活动,也是姑娘和小伙子物色对象、谈情说爱的特定节日。逛场这天,姑娘和小伙子都由母亲陪同,也可以由兄弟姐妹陪伴而来,但陪伴者都需带一个大包袱,里面装满衣裙、绣鞋、银钗、玉镯之类。参加逛场的人很多,熙熙攘攘,但一眼就能分辨出青年男女哪个已婚,哪个未婚:未婚男子在衣襟或衣扣上拴一红线,手拿一把芦笙;未婚女子腰间的丝带和胸前的围兜上都绣有红花。已婚的男子不许拴红丝线,女子不许用绣红花的丝带和围兜。这是布依族的传统规矩,谁也不会违反。逛场活动开始后,由一长者手持花旗在场地中央画出一个大圈,并把花旗插在正中央,规定这一圈中只有未婚青年男女才能进来。接着,三个骑马的小伙子以骑马奔跑的形式画出更大的一个圈,规定这一圈里谁都可以进来,但进来后必须跳舞,是集体舞区。如不跳舞,可在跑马划定的大圈外观看。
区域划定后,陪着未婚男女青年来的母亲或其他陪伴者立刻把带来的大包袱抖开在草地上,把各式各样的漂亮衣裙、绣鞋和玉镯、首饰等全部摊开,供人欣赏,并不断地与周围的人家比较,这就是亮家底。之后,母亲和陪伴者们立即用带来的服装和首饰等把未婚男女青年打扮起来。姑娘被打扮得漂漂亮亮,上上下下珠光宝气,环佩丁当,引来人们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称赞;小伙子也穿戴得整整齐齐、精神焕发。这时候,别致有趣的场面出现了:姑娘旁边出现了吹着芦笙来求爱的小伙子。他们吹着动人的乐曲,踏着舞步,迎向盛装的姑娘们。按规矩,姑娘不管中不中意,都必须随小伙子绕正中的花旗三圈,并根据芦笙的节奏,和以歌声。如果姑娘看中了小伙子,就可以在歌声中示意。如果不喜欢小伙子,也可以利用歌声回绝;小伙子会意,就会去重新物色对象。姑娘则回到母亲或陪伴者旁边,等待下一个求爱者。如此3~5次的歌舞追逐和求爱,姑娘和小伙子是会碰到意中人的。
逛场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主持人员会招呼未婚青年男女进入以花旗为中心的那个圈子,让他们尽情地在里面谈情说爱,倾诉衷肠。其余的人们不许进入,只能在跑马画定的大圈子内跳舞。未婚青年男女在画定的圈子里喁喁私语、情意绵绵,不时传来他们阵阵动人的木叶声。
布依族青年男女无论以哪一种方式相识和恋爱,都会频频相见和约会,而每次相见和约会都少不了吹起那传递心声的木叶。因此,到布依村寨走一走,寨子旁、小河边、树林里、水车旁,到处都能听见那悦耳动听的木叶声。
布依族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后,双方情投意合,男方的父母就会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和定亲,并商定结婚的日期。等正式举行结婚仪式后,新娘不留夫家,而是仍回娘家居住。这期间,新郎和新娘日不同行,夜不同宿,新娘只是偶尔来夫家探视一下即又回去。这样的情况要持续1~2年时间,新娘才正式回夫家居住。当地人称这种婚俗为不落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