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秀山的匾、联
秀山的匾额、楹联甚多,举首投足可见,真是无一亭少联,无一楼缺匾,被赞誉为"匾山联海"。
秀山的匾、联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点染了湖光山色之美,情景交融,珠联璧合,集真、草、隶、篆书法于一山,称得上是书法的大观,令人赞叹不已。一九九二年部份匾额被收集在《中华名匾》一书中。
秀山是历代文人墨客抒情言志的函静场所。如匾额"佛谷云深"、"千峰翠"、"惠我双湖"、"水天一色"、"山水文章"、"风流天下闻"、"江城如画"等。联有"松翠时相引、梨红不肯凋";"云嶂禅林静、海天法界宽";"地以文章争气势、天于樵牧混英雄";"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quot;;"万古此崔嵬杜当阳沉碑汉水殊嫌多事、百年直瞬息林处士放鹤孤山颇觉可人";"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门岂不是神仙"等等。还有成都杨慎(杨状元),全州礼部尚书华盖厂大学士蒋冕和清初通海书法家阚祯兆等人撰书的七言诗刊刻成匾额悬于各院中。一九六二年六月朱德同志视察通海时留下的"夏日访通海,通海一长湖。四周青山绕,流水洞中输。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壶。此地文物胜,花桩百样殊。幽人养兰花,留有数千株。手工艺术巧,百货畅无虞"赞美通海和秀山的五言绝句。
登秀山,众多的匾、联可使你品习数日仍不尽味,各层次的游人均可寻到"知音"。真可谓"秀山藏古寺、古寺透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