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八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云南因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受纬度位置和垂直高差双重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是热带季风区形成的河谷盆地,东部是被形容成"万紫千红永不凋"的冬暖夏凉气候。云南还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有彝、白、壮、傣、纳西、藏、瑶族等其他25个民族,占了全省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议
石林仿佛在日月精华滋润下如笋拔节,如竹生长,石林的大势与大气,石峰戟指,剑刃刺云,其势森然罗列,云天为之破,其锷未见残。 石为什么会长大而且成林呢?这一带地处喀斯特地貌的滇东高原中心,属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谓"喀斯特地貌"。石林县境内62%为石灰岩覆盖,是典型的岩溶地区也就是说,石林的"成长",主要是由于水的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如同一把不懈的雕刻刀,2.7亿年来,一刀一刀地把可溶的石灰岩雕刻成森林的模样。因此说,并不是石头从水下冒出后又慢慢长高入云、长大成林,而是由于水经年累月的溶解、侵蚀而使之成形成林。
水能穿石,如何不能刻石?可以说,石林是水的杰作。 石林风景区的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包括了"二林、二洞、二湖、一瀑"──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月湖、长湖,大小叠水七个景区,其精华所在是大小石林。 石林景观的主角,是那些造型各异的岩柱体。岩柱体的千姿百态,原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而人们却喜欢将这些似是而非、含糊抽象的岩柱造型具象化、明晰化,使自己的观察感受、审美情趣对象化,"出水观音"、"青牛戏水"、"石屏巍峨"、"千钧一发"、"双鸟渡食"、"犀牛望月"、"象踞石台"、"千年寿龟"、"风凰梳翅"、"蝙蝠狂舞"、"二龙戏珠"、"金龟探海"、"阿诗玛"等等。
今日之石林,已成为云南建设旅游大省的一个经典品牌,几乎所有旅行社的第一景区都是石林,而国内外游客的首选景点也多是石林。 石林以石成林,蔚为奇观,土林、沙林亦有其林,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地点在滇邑僻壤。 土林,在云南元谋县境内。土峰土柱的顶端都呈贺锥型,或者扁平型,峰柱的峰顶,使得土峰兀立,巍巍乎不倒。最高者相当于10几层的高楼。 日影西斜,座座土峰渐成金黄之色,浸染于一种古老荒蛮的辉煌之中。远观有苍凉遗世之美,近察有漫步隔世火星之奇,每一座峰柱都有像这像那的形似与神似。
聚沙成林在云南陆良县,而且是彩色的。沙林的构成主体是沙土混合的崖壁和丘峰,大都壁峰相连,少有独立成林者。 沙林小巧玲珑,妩媚去动人。远观各具形状的沙峰沙柱是土黄色,走近仔细观察,竟是些五彩缤纷的沙砾,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层层道道,紧紧密密地堆积在一起。日影西斜,残阳如血,斑驳陆离的沙沟沙柱、横穿沙林的溪水及水中的沙砾,都在余辉下闪耀着彩色的光芒。聚沙而成林,且色分五彩,不见漫漫黄沙,不见飞沙走石,亦不闻驼铃叮当,眼前只是参差错落的沙屏、沙峰与沙崖,静静壁立,五彩缤纷,旅人到此,无不砰然心动…… "云南十八怪,石头长在云天?quot;。石林那黑灰的冷峻,土林那金黄的温暖,沙林那五彩的迷离,各尽其妙趣,各显其怪意。
正所谓: 石是诗诗是石石石是诗石石诗 土为图图为土土土为图土土图 沙作画画作沙沙沙作画沙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