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石宝山风景区
石宝山地处剑川县城西南面约25公里的沙溪乡境内。这里林木茂盛、石趣无限,庙宇别致,景色独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声名久远。其景区包括海云居、宝相寺和石钟山石窟等3部分。其中以石钟山石窟最为稀罕,它因山坡上有一大石形如大钟而得名。石钟山石窟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系南诏时期白族所创造的艺术瑰宝,也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石窟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每年3月在石宝山举行的白族民间传统歌会更是盛况空前。
石宝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中有建于元代的悬空宝相寺、明代的金顶寺和清代的海云居,历史悠久,各具特色。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石宝山歌会,历千年而不哀,独县神韵风彩,青年男女汇聚宝山,通宵达旦,弦歌如潮,被称为西部的"情人节"。在众多文物古迹中,尤以石钟寺唐宋石窟群最负盛名,被金庸先生誉为"南天瑰宝",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的岩壁上。分布着16个窟、139躯造像。在众多石雕中,有菩萨、帝王、外国高僧等造像,还有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姎白"。石窟造像雕刻精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是白族人民艺术的缩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园738-1253年)的艺术瑰宝,是研究南诏、大理国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白族和国内各民族及我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和民俗的珍贵实物资料。剑川石窟可以和敦煌媲美,被人们称为"北有敦蝗,南有剑川"。
宝相寺
宝相寺又名石宝寺,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论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祭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令人目眩,寺坐西朝东,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崖内,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
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清净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宝相寺以它的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编织成一幅民族画卷.
海云居 海云居位于宝相寺以东3公里处,是进入石宝山风景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位于石宝山山门左侧的石伞山麓。它坐西南朝东北,面对一碧如洗的剑湖,遥对丽江玉龙雪山,位置得天独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