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官渡古镇
50年前,我离家到官渡镇昆明第9中学读书,住读3年时光,官渡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这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虽然街道和房屋陈旧些,但古建筑遗迹和古民风民俗保持还较为完整。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官渡古镇变得面目全非,以崭新的建筑群和古朴的面貌展现于世,这是省市区政府投资1.2亿元在古镇原址上进行重建和修复起来的。
走近官渡古镇,老远就可见高矗的双塔,二塔东西相对,塔顶四角各立一金翅鸟,当地人称为金鸡塔。传说,每隔60年的“秋分”傍晚,日落月升之际,斜阳照东塔,新月映西塔,双塔塔尖倒影映于地上,塔尖相接,相映交辉,被称为双塔交辉。蔡锷有诗咏云:“双塔峥嵘拥翠化,腾空红日射朝霞;遥看杰阁层楼处,五色旗飞识汉家”。官渡古镇的建筑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除了城池以外,有塔、寺、庙、阁楼。唐代的土主庙在解放初期被辟为一所学校,这就是我五十年前就读的昆明第九中学,如今已修葺一新,我常带着晚辈去看看我们当年的教室、礼堂和宿舍,现在土主老爷已重新端坐在堂上,教室成了游客休闲饮茶的所在。
最有看头的还数广场中央的金刚塔,它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塔高17.13米,为全国罕见的砂石质料所构筑,其造型雄浑古朴,主塔的方形底座四角各雕力士像一尊,四面有关于佛经教义的鸟兽雕刻,造型生动,刻工精致,表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宋代建的法定寺,元代的妙湛寺东塔和明代的孔子楼,被列为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镇上有两大寺院,法定寺、妙湛寺。恢弘壮观的法定寺系大理国高氏所建,是佛教密宗在官渡兴起的地方,也是其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树林茂密,绿阴葱茏,有“螺峰叠翠”之称,为官渡名胜之一;妙湛寺始建于公元1290年,为官渡六寺之最,清时毁于兵燹。寺内规模宏大,宽敞幽静、苍松、翠柏、梅、桂、茶、紫薇等花四季交替开放,常年飘香。新修后的妙湛寺规模之大在昆明各大寺庙中可名列前茅。
话毕两大寺院,观音寺、文明阁、凌云阁、魁星阁均已修复完工。新建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商贸食品街、广场、绿地等融入其间,形成了以金刚塔为轴心,轴线发展,环形辐射的古镇发展新格局。目前,集商贸观光、吃、住为一体的多项配套设施已初具规模。出于爱好,我已把官渡古镇全貌录制了VCD光盘。
各寺庙群和各种文化古迹融合在当地淳朴的民风当中,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富有特色的各种风味小吃,一同构筑起了古镇文化民俗生活的平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官渡古镇生产的传统食品米线、饵畅销全昆明各个饮食行业,在昆明饮食业中始终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官渡”风格。城里人最喜欢到官渡来买麦粑粑、吃旺子。据管理处方处长介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官渡古镇成功地举办了各类大小型活动,使更多的人走进官渡、了解官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外宣传和联络,为官渡古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03年,前往古镇的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节假日均有2万以上。
来源:高学闻(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