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植物园再现傣族民间造纸术

小朋友也会造纸

造纸鼻祖蔡伦千年前的古老造纸术,最近在西双版纳神秘现身了,游客只要进入中科院版纳植物园,不但能看到造纸术,而且还能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亲手造出一张纸来,不过想过一把这样的“蔡伦”瘾,首先得就地补习一下环保课。

人人都能当“蔡伦”

昨日一早,记者来到版纳植物园内的热带雨林民族博物馆时,工作人员正将到野外采集回来的枸树皮浸泡槌绒后,放在容器里边搅拌边加热。火候一到,便将树皮捞出,拿出一个网筛在搅拌均匀的纸浆里一捞,经过旁边的干燥设施干燥,取下来就成了一张质地上好的绵纸。

随后,工作人员拿来一大堆办公室里搜集来的废纸,撕碎入水浸泡后用搅拌机打成纸浆,然后根据相应的浓度配制倒入容器中,拿来网筛捞起来干燥后,一张白纸再次出现在了记者面前。

上午10点,随着大批游客入园游玩,植物园外语班7名孩子成为了第一批古老造纸术的体验者,每个孩子在外籍教师的带领下,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纷纷做出了质地不错的纸张。进入博物馆的游客见状也纷纷驻足。在得知进行这样的体验活动不需要花钱完全免费,而且自己做出来的纸还可以带走时,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地抢过“蔡伦”瘾。

由于参加体验的游客太多,造出的纸来不及干燥,工作人员又找来了电炉,再用电吹风快速干燥的办法,让游客在10分钟内就能自己造一张纸来带着走。

一时间,民族博物馆成为了整个园区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据统计,入园的2000余名游客中,有一半左右体验过了一把“蔡伦”瘾。

欲当“蔡伦”先上环保课

据版纳植物园工作人员赵文娅介绍,从8月6日起,植物园将正式免费向游客推出体验千年古老造纸术的参与式活动。凡参与体验的游客不仅可以将自己造出来的纸张带走,还可以在纸张上得到当地傣族艺人的傣文签名。不过,要想过“蔡伦”瘾的游客,还得先上一下环保课:进入博物馆时,将陈列在两边的“人与植物”的图文看上一遍,随后先体验用废纸打成的纸浆造纸,再体验用枸树皮纸浆制造绵纸。

“历史证明,人与植物相互依存。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如此。野生植物为人类提供了从建筑、手工艺材料到燃料、木炭、食物、药物及衣物等丰富的原材料。人类既直接利用野生采集到的植物,又间接地利用从野生物种中培养驯化来的各种主要的粮食作物。”赵文娅说。

据了解,“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废纸变好纸的再生过程和“西双版纳傣族民间造纸工艺”的流程,就是要让人们在参与式的体验活动中,寓教于乐,通过掌握人与植物的知识和环保理念的体验式感受,自觉地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

“嘎拉沙”和蔡伦造纸术一脉相承

据版纳植物园科普旅游部副部长石凤平介绍,西双版纳傣族民间造纸工艺,是西双版纳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语称为“嘎拉沙”的纸张,就是用一种被称为“枸树”的皮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用傣族民间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嘎拉沙”, 既厚实,又有较强的韧性,不仅可供双面书写,还可以拿来制作油纸伞。

“版纳植物园的专家学者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在云南省热带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原住民族都有自己的、且类似于西双版纳傣族民间造纸工艺的造纸技术。”石凤平说,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持续利用研究,是版纳植物园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弘扬西双版纳优秀的热带雨林文化,以及向公众开展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利用长期的科研积累,建设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目的就是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开展与研究提供一个支撑平台,从而让民众在游玩间,感受到蔡伦造纸术这一伟大的发明,在千年后的民间还无处不在的顽强生命力。

首席记者 戴振华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云南主题旅游线路云南经典观光游 云南摄影创作游 云南深度体验游 云南高尔夫旅游 云南VIP尊享游 云南包车自由行

云南旅游线路类集一日游 二日游 三日游 四日游 五日游 六日游 七日游 八日游 九日游 十日游 十一日以上游 丽江接团旅游线路 大理、丽江游 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 昆明、大理、丽江游 西双版纳长线游 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游 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云南特色旅游专题云南温泉SPA旅游 云南元谋土林摄影 云南东川红土地摄影 云南罗平油菜花摄影 云南元阳梯田摄影 稻城亚丁旅游指南

关于本站』『常见问题』『预定须知
Copyright©2002-2023 云南旅行 - yunnantour.net 版权所有
电话:+86-871-63338882 || 手机:+86-18908891220 || 微信号(WeChat ID):kmtrip
QQ客服一: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QQ客服二: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云南旅游Gmail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