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冰川消融退缩
黑龙潭泉群受影响
玉龙冰川退缩
玉龙雪山上分布有19条冰川,面积11.61平方千米。冰川具有积累量大、消融量大、冰温较高、底部滑动明显、运动较快和对气候变化反应十分敏感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季风海洋性温冰川。
最大的冰川是位于雪山东坡的白水1号冰川,长2.7千米,面积约1.52平方千米,积累区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白水1号冰川雪线海拔约4800米,冰川末端海拔4100米,属于对气候变化反应最快和最为脆弱的小型山地冰川。小冰期最盛时,白水1号冰川末端到达海拔3800米高度。1957年冰川末端后退至海拔4530米处,1982年末端再次前进到海拔4100米。
据了解,17世纪小冰期以来,玉龙冰川由面积18.6平方千米,退缩到现存面积11.61平方千米,其中大于1平方千米的冰川退缩幅度更大。近十几年来,玉龙冰川一直处于退缩状态,1982年至2008年年平均退缩14.61米。
黑龙潭泉群受影响
调查显示,其中5条漾弓江源头冰川,融水汇入丽江盆地,其他融雪河流汇入金沙江。根据遥感影像分析,目前漾弓江源头冰川面积约为2.46平方千米。2002年5月至9月,中国科学院寒区研究所对玉龙雪山海拔4600~4950米区域进行了冰川消融观测,结果表明,白水l号冰川夏季消融非常强烈,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086.25毫米。按此平均消融水当量计算,玉龙雪山冰川每年消融水为0.12亿立方米。
针对玉龙雪山冰川变化规律,专家分析后认为,丽江城区水系水量变化与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盆地降水变化有密切关系。作为古城玉河水系源头的黑龙潭泉群近年来径流、来量、溢出水量的丰枯变幅大,出流量不足,水位动态不稳定与气候变化和过度抽取地下水有关。(王法)
玉龙雪山上分布有19条冰川,面积11.61平方千米。冰川具有积累量大、消融量大、冰温较高、底部滑动明显、运动较快和对气候变化反应十分敏感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季风海洋性温冰川。
最大的冰川是位于雪山东坡的白水1号冰川,长2.7千米,面积约1.52平方千米,积累区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白水1号冰川雪线海拔约4800米,冰川末端海拔4100米,属于对气候变化反应最快和最为脆弱的小型山地冰川。小冰期最盛时,白水1号冰川末端到达海拔3800米高度。1957年冰川末端后退至海拔4530米处,1982年末端再次前进到海拔4100米。
据了解,17世纪小冰期以来,玉龙冰川由面积18.6平方千米,退缩到现存面积11.61平方千米,其中大于1平方千米的冰川退缩幅度更大。近十几年来,玉龙冰川一直处于退缩状态,1982年至2008年年平均退缩14.61米。
黑龙潭泉群受影响
调查显示,其中5条漾弓江源头冰川,融水汇入丽江盆地,其他融雪河流汇入金沙江。根据遥感影像分析,目前漾弓江源头冰川面积约为2.46平方千米。2002年5月至9月,中国科学院寒区研究所对玉龙雪山海拔4600~4950米区域进行了冰川消融观测,结果表明,白水l号冰川夏季消融非常强烈,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086.25毫米。按此平均消融水当量计算,玉龙雪山冰川每年消融水为0.12亿立方米。
针对玉龙雪山冰川变化规律,专家分析后认为,丽江城区水系水量变化与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盆地降水变化有密切关系。作为古城玉河水系源头的黑龙潭泉群近年来径流、来量、溢出水量的丰枯变幅大,出流量不足,水位动态不稳定与气候变化和过度抽取地下水有关。(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