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酒店大举进入云南酒店业
导读:希尔顿、铂尔曼、万豪、洲际、雅高……伴随着云南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个个声名显赫的顶级酒店品牌纷纷入驻云南。云南,成为越来越多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而随着越来越多国际知名酒店的落户和开业,也为云南旅游升级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希尔顿、铂尔曼、万豪、洲际、雅高……伴随着云南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个个声名显赫的顶级酒店品牌纷纷入驻云南。云南,成为越来越多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而随着越来越多国际知名酒店的落户和开业,也为云南旅游升级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云南酒店业10年磨一剑
从99’世博会期间的蓬勃发展到后期的昙花一现,云南酒店业蛰伏10年又迎来了“春天”
99’世博会着实让云南的酒店行业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刺激。在经历了酒店短期剧增的繁荣之后,供大于求的事实让酒店业陷入恶性竞争,五星级酒店最低房价跌至140元(含早餐),整个行业严重亏损。因为价格太低,业主方无法支撑国际品牌酒店高额的管理费用,导致国际品牌酒店纷纷撤走。
经历了10年的恢复性增长,云南酒店业又迎来了“春天”。一边是国际品牌高端酒店抢滩云南市场,一边是本土酒店暗自发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近年来,众多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先后入驻云南。
2008年,由云南城投建造的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管理方是英国洲际酒店集团。
2009年,洲际又担任昆明洲际酒店及景洪西双版纳皇冠假日酒店管理方。
2011年5月,昆明南亚风情园豪生大酒店在呈贡新区开业,酒店由诺仕达集团投资建设,由美国温德姆豪生酒店管理集团管理。
2011年11月 ,苏宁环球集团与喜达屋国际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石林首家超五星级——石林苏宁环球艾美国际度假酒店。
同样是2011年,法国雅高集团旗下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铂尔曼”品牌与KCC城建股份共同建设运营了丽江铂尔曼度假酒店。
2012年5月,万豪国际旗下万怡酒店管理公司入驻大理洱海寰球时代。
2013年,希尔顿玉溪抚仙湖度假村将开业。
这些品牌的入驻无疑带动了旅游业的整体提升,同时也将品牌概念植入到企业的意识中。
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旅游饭店分会会长赵国雄说,国际品牌酒店大举入滇,会不断刺激带动本土酒店的创新、突破,是一个相互促进、携手并进的格局。
今年10月17日,“中维”公司在昆成立,迅速整合云南14家烟草系统酒店。这标志着本土品牌建设迈开了实质性步伐,能否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将拭目以待。
星级酒店剧增
云南已拥有星级酒店80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四星级酒店67家,还有多家签约已经在建和即将建设的国际品牌高端酒店
据云南饭店协会去年统计,目前,云南已经拥有星级酒店80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四星级酒店67家。昆明共有90家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有7家,四星级酒店有18家。并且还有多家签约目前已经在建和即将建设的国际品牌高端酒店。
根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经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不同管理方式的饭店所占比例显示,50.62%的酒店自行管理,43.62%的酒店选择国内酒店公司管理,5.76%的酒店引进国际品牌。
中国目前较大的几个酒店管理公司有上海的锦江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北京的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还有些地方性的管理公司,比如山东的蓝海酒店集团、湖南的华天酒店管理公司等等做得都不错。
然而,云南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数量非常少,赵国雄介绍,知道名字的酒店管理公司大概有七八家,但规模都比较小,有的是管经济型酒店,知名度都不高;有的是管较低星级的酒店或者无星级酒店,还有些酒店管理公司经常换名字,合作期最长也就几年,变化特别大。此外,更有甚者在小区租散户的单元房来做酒店,因为有些楼盘开了以后没人住,就拿来做酒店,以此成立一个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十几个小区,每个小区有几十个房间,比如一房三室一厅,厅就共用,三室就是三个标间。
赵国雄认为,中维公司的成立对于云南的旅游行业是个好事。“这次中维公司的成立规模上是最大的,它拥有的酒店的基数也是最大的,它可以整合烟草系统的所有酒店,成为专业的管理公司”。
实际上,云南本土酒店在这十年的恢复增长期已经逐步有了品牌意识,并开始发力打造自己的酒店品牌。但是一个品牌的建立、一个管理公司的诞生,都是由一家酒店逐步派生出来的。赵国雄始终认为,在酒店管理过程中如果有一家酒店做得很好,经营管理、业绩做得很漂亮,必然会吸引一些新开的酒店来找它管理。像德国的凯宾斯基,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而希尔顿、万豪、洲际、雅高等大品牌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酒店管理公司的发展是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工业革命后带来的产物。都是从一家酒店单独的推进,进行到一个公司、一个集团、一个跨国集团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14家酒店抱团发展
中维酒店管理公司将完成对云南中烟14家宾馆、酒店的整合管理
云南中维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投资管理公司、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是云南第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酒店管理公司。
国内酒店管理公司的组件一般是以系统内的酒店以行政纽带或资本纽带结合起来的,随着业务的展开,再通过管理合约,或是委托管理、顾问管理、特许经营等方式逐一扩大管理成员酒店数量,逐步形成一个集团群体。
中维酒店管理公司的组建正是作为烟草行业实施区域性整合的试点,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的要求,统筹计划、分步实施完成对云南中烟14家宾馆、酒店的整合管理,如昆明翠湖宾馆、云南天恒大酒店、云南红塔大酒店、昆明桂花大酒店和石林国际大酒店,已经与云南中维酒店管理公司签订管理合同及管理意向书,是中维第一批管理的酒店。
赵国雄认为,在中国,酒店管理公司还属于一个既摸索又比较成熟的阶段,像上海锦江、北京首旅,都有几十年的历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们是成熟的,但是迄今为止,锦江还在和美国酒店同行合作,一起来推进,而首旅集团最近也在打造自己的品牌,请了一些国外CEO国际公司一起来发展自己的高端产品,它们还是在不断地摸索中扩张自己。
云南的酒店管理公司则相对滞后了一些,2011年,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对本土饭店管理公司2011年度经营规模进行了统计调查,产生了最具规模的30家中国饭店管理公司。这30家饭店管理公司中,北京有5家,福建和浙江有4家,香港、广东、山东、上海、四川各有2家,杭州、河南、湖南、南京、宁波、陕西、深圳各有1家。很遗憾,30强里没有云南的身影,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赵国雄分析,“是因为我们长期缺乏和国外的融合交流,以前在中国是中偏上,现在是中偏下,不容乐观”。
赵国雄预测,中维公司的成立对云南酒店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了重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把云南的高星级酒店整合在一起,相信会有良性的变化和发展,为我们的酒店管理公司打造了民族的品牌,这是很好的开端,希望他们励精图治,把中维打造成云南知名的酒店管理品牌,毕竟到目前为止,云南省的酒店管理在国内还没有知名品牌。
云南酒店业涅槃重生
翠湖宾馆以五星级姿态重新开业,品牌重塑的历程在昆明的市场上带来了一股活力
云南中维公司的成立更多的是借力于翠湖宾馆的管理基础向其他的酒店去延伸标准化、规范化,翠湖宾馆将在云南中维公司这个核心版块里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翠湖宾馆的执行副总经理、营运中心执行总监汤娉莉介绍了翠湖宾馆的管理发展及品牌重塑历程,她将此形容为涅槃重生。
汤娉莉记得翠湖宾馆在1992年引进香港KYZ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而一年之后管理公司撤出。1999年又引进了国际一流管理公司希尔顿管理,持续了一年时间,到2000年友好解除合同。“引进国际品牌管理项目除了酒店自身的发展需求外,政府也很看重和支持,国际高端品牌酒店的进驻会推动一个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也会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而实际上,早前希尔顿的引进对于翠湖宾馆来说,国际化所带来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凸显。我们现在所有的积累大多来自翠湖宾馆自身的努力和我们对自主品牌的创建与提升”。
汤娉莉解释,最终与希尔顿友好解除合约的原因有很多,99’世博会后带来的削价竞争也是一个因素,市场不饱和,客源量不够,那个时候的市场竞争非常残酷。但是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当时希尔顿的品牌强项是做商务客源,而昆明客源主流市场毕竟还是以旅游业为主,商务还没有崛起,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能力比较局限,难于支撑希尔顿这个品牌标准。
解除合同后,翠湖宾馆进行了资产重组,云南烟草资金的注入使得翠湖宾馆有能力还清银行举债,并完成了二期改扩建工程。“有了业主强大的后盾支持,翠湖宾馆相当于涅槃重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2004年2月份翠湖宾馆以五星级姿态重新开业,在昆明的市场上带来了一股活力,今年10月份还得到了美国优质服务协会颁发的“国际五星钻石奖”。“翠湖宾馆在整个经营管理当中摸索出并提炼了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外国客人的运营模式,我们不否认前些年国际集团进驻所留下的一些文化痕迹,我们把好的国际化理念沉淀下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蜕变,很好的结合了东西方的美学、艺术及文化,懂得如何处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消费欲求的差异”。
汤娉莉坚持认为翠湖宾馆不可以用一个生硬的词来界定到底是国际化还是本土化,因为它是有灵性的,有情感的,是配合着客户的舒适度、体验值在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中。而且现在国际化的酒店也在适应本土化,也有国际集团瞄准本土市场针对中国消费群体量身定制并推出专属品牌的,而本土化的酒店也要走国际化,所以两者的结合才是最高的学问和境界。
在她看来,云南中维酒店管理公司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云南中烟宾馆酒店的整合与发展,这也是中国烟草行业酒店整合的一个试点与窗口,通过整合可以实现烟草行业酒店间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营销。云南中维品牌的打造,受益的是旗下的每家酒店。“在这14家酒店中,有的酒店资产比较好,有的酒店稍显次之尚需优化,相信有了中维品牌建设指南的指引,就可以从品牌的品类标准方面给与指导和帮助,不论是硬性还是软性,酒店就会有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向各自的品牌目标靠拢,也可以增进人才之间的流动和酒店之间的互动,共享资源,同步成长。”
昆明信息港 记者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