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舒适的普米族服饰
普米族的服饰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生活在怒江地区的普米族在穿着打扮上受到当地白族的一些影响,但仍保留了本民族的审美习惯。 普米族男子的服装大方舒适。他们上身穿麻布或棉布缝制的短衣,下身穿大宽统裤,外披白羊皮领褂。家境富裕的人也穿着氆氇或呢质面料的大衣。膝下以布、毡绑腿裹腿至踝部。
脚穿自制的皮靴。普米族男子十分重视头部的打扮。青年人头发剪得长短适中,梳得整齐洁净,显出英俊潇洒之气。中老年人平时好戴一顶自制的羊毛毡帽,或是顶一方头帕,出门办事做客时则改戴大礼帽,显得彬彬有礼,富有绅士风度。
女子的服饰就复杂得多。未婚少女在贴身衣服外面套一件红色的领褂,腰间扎花围腰。在过去,盛行穿着麻制的或布制的染色长百榴裙,现在多改穿青色或黑色的裤子。已婚的中年妇女的服装和青年女子的差不多,只是未婚者头顶蓝色或白色绣花布帕,显得漂亮活泼,而已婚女子的头帕是黑颜色的,显得稳重成熟。步入老年之后,其黑头帕更大,衣服的后摆更长,而且上衣的颜色也和裤子差不多,也都是青色或黑色的。
普米族女子也很重视头部的装饰,她们认为头发越多,辫子越长就越美。因此过去常把牦牛尾巴或黑丝线编进发辫中,盘在头顶上。她们常用很长的时间精心梳理头发,过去把长发编成12根辫子,现在已改为两股发辫。在结婚以前,少女的首饰是在帽子上或发辫上缀上獐牙、银质或铜质的小菩萨像和各种图案,先顶上头帕,再把长长的发辫从左向右绕在布帕外边。
成年女子的首饰则是不同质地的耳环、玉坠、手镯、戒指等,同时还会在衣服上缝上一些银质的钮子作为装饰。
普米族妇女还喜欢扎一条宽宽的彩色腰条,多为麻制,上边织上几何形的花纹。爱美的姑娘们还会用银币或铜币串成一个链子,斜挂在腰带上,使全身的服装更加富有变化。
每当节日来临,或是喜庆的日子,普米族女子要穿上手工缝制的花鞋,围成一圈,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