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城沿珠泉路西行八公里,有一胜地曰葡萄井,为“昭阳八景”之一。这里山势回环,绵亘不绝,有青松苍翠如盖,有怪石嶙峋成洞,呈现造化的阳刚之气,河流环绕,虽未为清澈透亮,却也如农家姑娘纯朴真诚,素面朝天。偶有三五处为翠柳白杨掩映,竟也透出欲语还休、欲现还隐的婀娜妩媚来。新修的珠泉路犹如一条白玉带,飘摇着荡几荡。一直荡过田园风光的洒渔坝,路是钢筋水泥筑成的,亦象征阳刚、硬朗、勇往直前的男子,河流是水盈的,成了柔美多情、身段袅娜、小鸟依人般的情人。 而葡萄井则成了男人赠予情人的一件首饰:光彩炫目地映照于她的发梢脸际。 葡萄井又名珍珠泉,“八景”中“珠泉涌碧”是其芳名,因其泉清澈透亮、甘甜无比,水底数十泉眼不断涌出充满气泡的水流,一串一串犹如水晶葡萄冉冉升腾,老百姓形象地称葡萄井。文人骚士附庸风雅,美其名曰:珍珠泉。窃以为“葡萄井”一名来得质朴些,就如城里人时兴叫老婆为“爱人”,而农村习惯称“媳妇”一般。 泉上有亭,亭为八角,共三层,为木质结构,雕梁画栋,褐黄色琉璃瓦鳞鳞覆盖,翘角处有铜铃悬垂,有飞龙居上昂首向天,似有腾云驾雾之壮志雄心,整个亭台远望金碧辉煌,倒也着实为这略显灰暗错杂的山凹增添了一抹亮色,一路相邻的观音寺也得葡萄井灵气不少,钟声长鸣,香火不断。我常疑心观音娘娘曾在此间停憩,小坐处为寺,玉净瓶成泉,柳条轻拂,便是泉边茂盛的垂柳了。泉因寺而灵瑞异常,寺因泉而名气远播,一时间惹得不少善男信女叩首朝拜,连匆匆而过的商贾行人也频频回头,下车停担驻足默叹,流连观光。 商贾行人频频回头,流连眷顾的还有一件珍宝:那就是葡萄井的樱桃。 樱桃《辞源》中言,又叫莺桃,因其色泽鲜红如玛瑙,颗粒玲珑圆润如珍珠,且肉味鲜美,汁水甘甜如饴,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果中之王”,我认为遍觅天下水果珍品,无物能及樱桃之八九。故有谚语云:樱桃好吃树难栽。 而葡萄井栽种樱桃也不过十余年历史,初具规模形成市场也只七八年时间,然而,“葡萄井的樱桃”早享誉区内,直渗区外了。 每至春末夏初,原本为水果匮乏时节,无一样水果可资解渴解馋,城里边店子里倒有不少“进口货”,都有色而无香无味,只可果腹而不足以为口体之奉。这时,葡萄井的樱桃闪亮登场,直扑入人视野。犹如一名篇佳作的不凡起句,摄人心魂。山坡上,水沟边,房前屋后皆为一片片一簇簇翠绿的樱桃树,绿叶掩映之中,鲜红、粉红、暗红、浅红的樱桃,远望为火,一树一树红彤彤粉嘟嘟,其光辉竟几欲盖过绿叶,近望或星星点点,或串串簇簇。于晨光中闪出红妍娇羞,于雨露中呈现玲珑妩媚,娇艳艳、水灵灵,让人垂涎三尺,直欲大快朵颐,情急处一把一把往嘴塞,“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也变成“吃樱桃不吐樱桃核儿”。 葡萄井的农人每天一大早,便乘着清风微露去采摘樱桃,盛装在小提萝里,扯几把樱桃叶或折几枝樱桃枝盖住,绿的更绿、红的更红。摆在观音寺屋檐下和葡萄井八角亭下,略有些错杂地摆成两溜,形成一个最独特的专题市场,只卖一样东西——葡萄井的樱桃。 葡萄井的樱桃个头大,色泽鲜、滋味甜。四川之樱桃味酸,彝良之樱桃味淡,鲁甸小寨的樱桃甜味也稍稍逊色些。都不及葡萄井樱桃诱人眼口腹,有人讨论这是山凹里小气候较暖所致,有人猜测是土壤成分独特。可咋就不想到是葡萄井的水滋养出的这一方珍奇呢?水既为珍珠泉,甘甜清冽,樱桃自然也采天地灵气,集水土精华,得以成名,堂而皇之升格、升级,成了一个具有无形资产的品牌:葡萄井的樱桃。 品牌的效应是巨大的,困守于城市森林之中、局促于鸽笼式水泥房内的昭通市民;来昭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打工做生意的外来哥外来妹,都“呼呼呼”地提桶拿箩捏袋,驾车骑车搭车直涌向葡萄井,或称上十斤八斤到渔洞水库“潇洒吃一回”,或买个二十、三十斤返回城里馈赠亲友,一上门就咋呼:葡萄井的樱桃。 一来二去、十百相传,每日珠泉路上竟凭空多了一些提桶抬盆挽几个塑料袋的人。装的无一例外的都是葡萄井的樱桃。葡萄井的樱桃价格也随行就市,逐渐拿俏起来,从先前的二块五、三块,涨到五块六块,价格贵得咬手。那些平日里纯朴的大姑娘、小妹子,憨厚的老头子、老婆婆,竟也大拽起来,脖子一扭,一脸的看不起:嫌贵,人家几十斤几十斤地提呢,你怕是不想吃……让人气结不已,如我等囊中羞涩者都在心里咒骂:樱桃都让城里有钱人吃贵了。 一些精明的贩子瞅准时机,到洒渔等地去低价趸来,也用小提箩分装了零售,更奸滑者竟把昭通城的外地樱桃也弄起去,也大言不惭地叫嚷:葡萄井的樱桃—,世风不古,鱼目混珠,吃好樱桃还得炼成火眼金睛,像老中医看病:望闻问“偿”。才最大可能地不虚此行,享受这人间仙果。 樱桃时节过后许久,乘车过往葡萄井的人大多会有意无意地看一眼路两边,纵使空空如也,也要咂巴几下嘴巴吞咽几口口水,很是回味和留恋。 别急,你看那些农人正砍了苹果树挖好塘,还要种“葡萄井的樱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