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要学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模式(图)
云南和四川的景区有很多相像之处,多年来一直都是互相竞争、互相学习。
一年前,本报旅游记者跟随首个赴川爱心旅游团进入震区,亲眼见证了四川旅游重建工作的重大进展。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重点省份,四川与云南在旅游业内的发展就已呈现一种交替前行相互竞争的状态。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将其总结为:先是以九寨沟等为个案迅速成名、迅速发展,迅速在市场上形成影响,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到1990年代后半期,云南的发展模式为全国所瞩目。
国家旅游局还专门总结了云南的模式,提出一个政策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的概念;而进入21世纪,四川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即“旅游发展大会”,其意义是将旅游不再只是作为一个行业推广,“而是一个领域,是综合性的”并由一个常委来抓旅游的宣传促销,这是何等力度。这种模式也刺激了云南,云南省委政府就组织过一个500人的观光团到四川去学习,学习四川旅游经验。
即使是从近处看,作为与云南同样有喀斯特地貌资源的重庆武隆,已不满足于旅游观光,早已动手打造“世界性的户外运动天堂”,四川旅游的新的推广力度和新的营销模式正逐渐刺激着云南旅游业者的神经。业界、坊间兴起一种声音“云南旅游要学四川”,本报记者采访了业界相关人士。
学景区 四川景区自我营销力度强
负责四川线路的昆明康辉新世纪旅游分公司总经理梁有荣,对四川与云南在旅游发展中,四川所不断呈现出的营销细节感受深刻。他认为,政府和各景区景点在旅游营销中所体现出的支持力度、团结协作,是云南需要学习的。
梁有荣介绍,在云南康辉旅行社就设有峨眉山营销中心、蜀南竹海营销中心进行宣传和推销,但云南却没有景点在外省设立营销中心。而相比较政府投入大,投资20亿在九寨沟修建的九寨天堂国际大酒店,在云南却很少有如此大的手笔。四川开发新景点丹巴县甘孜州,单宣传费用据了解就高达2000多万元。
云南康辉旅游欢乐游分公司总监王君也有相似的感受,“云南是四川最大的旅游市场,因性价比高,行程短,从四川到云南旅游的游客较多。期间,四川省政府要求各景区走出来,所有景点在大部分省会城市都设有营销中心。当地政府还对旅行社实行奖励政策,外地旅行社也能享受得到。而云南景区又有多少走出去营销了呢?”
景区管理“三权”合一
九寨沟和峨眉山都在治理保护工作方面受到过多方赞誉。但在这些景区管理人员看来,云南想搞好景区治理工作,要学习的不是九寨沟和峨眉山的管理策略,而是它的管理机制。
而这涉及到由于经济落后而衍生出来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景区开发和维护的资金。各地政府因此纷纷将景区管理权转让给私人企业,导致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
虽然这种情况在各省的旅游业都不罕见,但云南自2004年后出现的成片“转让”浪潮使现象变得突出,其中甚至不乏玉龙雪山、元谋土林这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四川某景区管理人员指出:“这种现象容易引发机制矛盾,往往出现握有所有权的政府提出治理策略,但握有经营权和管理权的企业却没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