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包谷楼
在怒江境内傈僳、怒、独龙、拉马、勒墨人居住的地区,到处可以见到一座座独立于村边房前的小楼。住人这种楼太小,关牲畜它又建在架子之上。原来,这就是怒江各族人民建盖的独特粮仓--包谷楼。
包谷楼盖起来很简单,在地里立上4根直径5厘米左右的木柱做脚,距地1米左右建一个平台,平台上或搭木板,或铺竹席,四周围着竹篾笆。也有的不围竹笆,插满拇指粗的竹子。然后再在竹楞上铺垫竹席,盖上芭蕉叶或茅草,一座简易小楼就建成了。
包谷楼多半建造在地势开阔的地方,日照时间长,透风避雨。因此收下的粮食放在里面既防虫蛀,又防霉烂,一放数年也不会变质。包谷楼离地面较高,各种野兽无法爬进去吃。很多包谷楼的四根木脚上还被拴上尖刺、竹叶或松毛,连老鼠也休想爬进粮仓。
绝大多数包谷楼是不上锁的,主人只在楼门外拦一根木棍。无论包谷楼建在住房附近,还是江边,山坡之上,都是如此,平时也无人看守。这里民风纯朴,偷盗被看作是一种为人不耻的恶劣行为。千百年来,包谷楼中的粮食都是安全的,从未发生过丢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