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民居
独龙江河谷山高管深,树木竹林繁茂,生活在这里的独龙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修建起遮风避雨的竹木房。
在北部地区,建房的材料是木头。人们在选好的坡地上把几十根木桩深深打人土中,然后在桩顶上搭起楼板,再用木头垒起墙来,上面用茅草盖顶。
在南部地区,建房的主要材料是竹子。人们还是先在坡地上打桩,用竹篾笆或木板作地板,用竹篾笆作墙。有的地方用一种叫作"阿里"树的皮作围墙,房顶用茅草或竹叶覆盖。
与傈僳族、怒族等民族的房屋不同,独龙人的房子虽然也是两层,但下层没有遮拦四周的墙,所以不关牲畜,只在上边一层住人,牲畜关在专门建盖的棚子里。独龙族的竹篾房是长方形的,两端都开着门,用木梯上下。
由于独龙族是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所以屋内的火塘设置也很有趣,在竹篾房中,火塘设在长房子的两侧,有两个或更多,对称排列。而木垒房子的火塘设在房子的四个角上。长者的火塘在上方,晚辈的火塘在下方。一个大家庭中儿子结婚后仍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已有了自己的火塘,自己的小家。人称"同屋居住,分锅吃饭"。
在有的地方,独龙族按每个家庭人口的多少,分别建盖大小不同的两间草屋。这两种草屋长度相同,比较宽的大屋内可排列双排火塘,独龙话叫作"皆木玛"意思是母亲房。比较窄的只能排一列火塘,独龙语叫"皆木巴",意思是父亲房。
独龙族这种集干栏式木桩和木楞房式木墙为一体的房子,十分适应这里山高坡陡,气候潮湿的特点。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趋密切,在独龙江流域开始出现用砖瓦木泥建盖的现代式房屋。但是,独龙族人民仍对传统的架在木桩上的房子情有独钟,因为它不仅具有防潮防寒,冬暖夏凉,建盖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而且凝聚着独龙族这个与山河共处的民族的传统精神。就像那深扎在土地中的木桩和朴实无华的木墙竹笆一样,独龙族人民也以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在高山峡谷之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