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唐代,“昆明”部族中出现了“和蛮”及“和泥”的分支,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哈尼族称谓,因频繁的战乱,哈尼先民被近离开滇中腹地,南迁至红河南南非的哀牢山。

宋时,在红河南岸设“罗孔道”。元代改设“落恐军民万户府”,其中的思陀、溪处、左能、落恐等地,均为今之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的哈尼族聚居地区。至今哈尼族中普遍沿袭着的父子连名系谱,以70年上下居多,平均每代以25年计,约1750年。父子连名制是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章节用作儿子名字的第一个章节,世代相延,依次类推。明代哈尼族才用汉姓。父子连名制是用以表示血缘关系的系谱形式,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帮助后人辨认血缘关系。

由于迁徙频繁,分支居于不同的地域,加之交通闭塞,内部逐渐出现若干方言、服饰差别、生产生活习俗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殊异。据粗略统计,全州不同的自称和他称有“哈尼”、“糯比”、“奕车”、“腊米”、“白宏”、“阿梭”、“布都”、“期的”、“各和”、“碧约”、“卡多”、“哈欧”、“西摩洛”等10余种。自称称谓多源于祖先名,有的则源于居地名,或服饰、图腾及其他。他称有20多种,建国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为三个方言和若干土语。原无文字,建国后新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

哈尼族文学丰富多采,但没有文字记述,依靠世代口耳相传。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较为完整的神话史诗《奥色密色》,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和有史料价值的民族学资料。

哈尼族为父权制的小家庭。男子一旦结婚并有了孩子之后,一般都要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父母把田地、房产、耕畜、家具、农具等,平均分给独立生活的儿子,幼子留在身边继承大房子和献祭本家族祖宗,家族观念认为幼子的血缘最或靠,而幼子尚年幼,尚需父母继续教养。

家庭中以长者为尊。父亲和长兄在家庭中拥有最高的权利,负责安排全家的生产活动,管理经济收支。生产工具如锄头、犁、耙等均由父亲和长兄准备。家务由母亲和长媳负责。未分家的人家,从媳妇轮流做饭,第一个起床者便是做饭人,相继起床的媳妇则分别担任背水、舂米等劳动。大家放统一生产粮食,统一安排消费,并以尊敬长者的传统以及家长对晚辈和全家族成员的公平态度来维护,他们当中有人外出买回东西来,都要均分给大家族每一个人。

人死实行棺木土葬。哈尼族有尊老受幼的风尚。并喜爱音乐,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带着乐器。传统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俗称"苦扎扎"或祭秋房、祭田节)等。

(一)生产禁忌

打雷天不下种,布谷鸟不叫不栽秧。在棉花地里做活不讲荞地的事,在医地做活不讲棉花地的事。五谷突然大增产认为会死人,要将增产部分倒在三岔路口。打谷时,蛇不能掉进掼盆中。茄子、辣子、等作物,一道 节上长出两个要砍下,扔在路上让人践踏。水田里有死鸟要请“贝玛”叫魂。

(二)生活禁忌

蒸饭时,甑子发出嗡嗡声,甑子中心的饭不会熟或发黄为不吉祥。才鼠死在盆子里和过年期间晒在簸箕中的面粉上面出现老鼠脚印为不吉祥。煮饭用的锅桩石和三脚架不能随便移动,更不能用脚 踩踏。门坎和猪食盆不能用脚踩。小辈人在长辈面前不能披衣裳,不能穿拖鞋,不能跷二郎腿;逢年过节期间,小辈人不能先吃第一口食品。妻子不能呼丈夫的名字,丈夫也不能呼妻子的名字。媳妇和公公不能同桌用餐。媳妇不能在公公和丈夫同宗长辈男子旁边就坐。媳妇不能上丈夫同宗长辈男子住房的楼上。春天播种后直至秋收前不能提亲娶亲。姑娘出嫁时不能一直哭到夫家。仓里的谷子除女主人外,禁止其他人撮。

 

节日、宗教信仰

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年和六月节,有些地区还有“黄饭节”、“仰安纳”、新料节等3个小节日。

十月年称为“扎勒特”(“扎勒特”意即捏做糯料面团子),一般从阴历十朋的第一个辰龙日起,至申猴日止,历时6天。节日里,山寨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人身着崭新的节日盛装,鼓声终日不停,妇女舂糯料粑粑和团子面,男人杀猪宰鸡,烹制各种美味佳肴敬献天地和祖先,摆设盛大的街心宴。年轻男女赶场聚会,谈情说爱,或在郊外平坦的草坪摔跤,对歌作乐。还要敬请其他民族亲朋好友来家做客。

农历五月欢度“矻扎扎”即六月节,节日3-5天。一般以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也有地区在“火把节”期间或四月底)。节日开始,从高山上砍回一棵笔直的青松木,在磨秋场上架设磨秋,又用栗木和藤条架起转秋和荡秋。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会聚在磨秋声骑磨秋、摔跤、歌舞作乐,村村寨寨杀猪宰牛,邀来四方亲友同欢乐。

哈尼族普遍信仰以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构成了信仰的主要内容。人们对大自然如风、雨、雷、电、地震等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现象,认为都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主宰着,这种神秘力量为“神”和“鬼”(精灵)两个不同的属性,并有善恶之别。

宗教信仰为多神崇拜,巫师称为“贝玛”或“尼玛”。每年对象征保护神的"龙神"举行祭祀。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婚姻、丧葬

哈尼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社交自由,流行姑表优先婚配习俗。婚礼简朴,一般只买十几斤酒和肉,宰杀一两只鸡,宴请同宗各户父老畅饮一场喜酒即可。绿春一带的姑娘出嫁,要由亲兄或堂兄、表弟背出村寨,由其弟妹亲朋组成送亲队伍,为新娘运送嫁妆和礼物。红河一带的姑娘出嫁,由一名年龄相当、美丽而干净、家中父母兄弟健在的女郎伴随,在众女子簇拥中,伤心地器唱着离开娘家门。迎亲人会遭到女方青少年的鞭打而不得还手。新郎领着一群少年儿童在半路上迎候,新娘到来,立即点燃三把火,放置于山路的上、中、下各方,同里山路的上、下方分别插上两根带叶的金竹,两根金竹之间扯上一股白线。新娘跨越火把,扯断白线,始为男家人。

夫妻感情破裂,有论谁提出离婚,一般由女方退还聘金即可。有的地区还要履行简单的离婚仪式,请一位中间人主持,男方砍来一木片,木片丙侧刻出三道小口,然后将木片劈成两半,各持一片为凭。建国后,无论结婚、离婚,多数都已通过法律手续。

哈尼族历史上盛行火葬习俗。清代中叶以后,逐渐演变为木棺土葬。每个寨都有一条离村不远的向阳山梁作为公共坟山。“碧约”的老人去世,同宗男女老幼身着丧服,团团跪在牛前痛哭,直到哭出牛粪为止。牛粪一出,偈盛入1个篾箩中,置于仓中保存,并请“贝玛”念咒。“卡多”举行丧礼时,大女婿必须跪在牛尾之后,用一幅自织土布接牛粪。接得的牛粪捧到屋内存留,表示死者已给后人留下了财富。“白宏”老人去世举行丧礼前夕,挑选本村和邻村童妇,各持一把阳伞前来为死者吊丧。随即,各人携带一名少女出村去,坐在村边树丛中,用阳伞将二人合罩起来,通宵边歌边哭。

 

服饰、民居

哈尼族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或白布包头,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女子的服饰和发式因地区、年龄、婚嫁、生育前后而有明显的标志。多数地区妇女上穿左大襟无领短衣,以布条或银币、银珠做扣。下身穿着各地不一,分长裤、短裤和折裙几种。

住房分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两种,多选择在朝东开阔凉爽的山梁或半山腰建寨,每寨少至一二户。多则数百户。村子背后多为古木丛林或灌木丛林。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云南主题旅游线路云南经典观光游 云南摄影创作游 云南深度体验游 云南高尔夫旅游 云南VIP尊享游 云南包车自由行

    云南旅游线路类集一日游 二日游 三日游 四日游 五日游 六日游 七日游 八日游 九日游 十日游 十一日以上游 丽江接团旅游线路 大理、丽江游 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 昆明、大理、丽江游 西双版纳长线游 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游 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云南特色旅游专题云南温泉SPA旅游 云南元谋土林摄影 云南东川红土地摄影 云南罗平油菜花摄影 云南元阳梯田摄影 稻城亚丁旅游指南

    关于本站』『常见问题』『预定须知
    Copyright©2002-2023 云南旅行 - yunnantour.net 版权所有
    电话:+86-871-63338882 || 手机:+86-18908891220 || 微信号(WeChat ID):kmtrip
    QQ客服一: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QQ客服二: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云南旅游Gmail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