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苗族

 

苗族的历史悠久。据考证,远古时代的"盘瓠"部落,即为苗族的先民。远在2000多年前,他们就定居在今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带,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由于历代封建王朝野蛮的压迫和掠夺,迫使他们向西南迁徙,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局面。苗族大部分是清代中叶因避战乱、灾荒和寻找可开垦的处女地先后迁入的。

金平、屏边部分苗族说他们的祖先是听说云南地广土肥而从贵州迁来的,并普遍反映居住时间约在200年左右。也有少数人说他们是由四川南部进入云南一带的。苗族进入红河州的主要路线是由贵州到云南的罗平,再到邱北,转文山,到蒙自。然后一支进入金平山区,一支进入屏边、河口山区。

红河州苗族的他称有青苗、白苗、黑苗、花苗、青水苗、绿苗、汉苗等。自称“蒙”。由于方言土语的差异,黑苗自称“蒙博”、“蒙把”、“蒙多”;花苗自称“蒙碑”、“蒙能”、“蒙培”;青苗自称“蒙施”、“蒙是”;绿苗自称“蒙抓”;汉苗自称“蒙刷”、“蒙刹”;白苗自称“蒙楼”、“蒙勒”、“蒙豆”;青水苗自称“蒙能”等。建国后,统称为苗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在全国的苗族四大方言中,红河州属西部方言,内部又有若干土语,所以有的通话比较困难(汉苗与其他苗族)。由于长期与汉、壮、瑶等兄弟民族交往,大多数人兼通汉语、壮语、瑶语等。赶街(集市)、集会都以汉语作为交际工具。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近百年来,外国传教士在川、黔、滇苗族地区设立教堂和附设学校,创造了一种很不完备的拼音文字。

苗族基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过去,也有一夫多妻的,但多为富户人家或原配妻子不育、妻大夫小等原因,数妻多能和睦相处。现在,一些偏僻、边远的山区还偶有发生。由于婚姻自主,家庭比较稳定。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凡涉及重大问题,如财产继承、买卖大牲畜、大项经济开支等问题都要经过成年人员磋商。一般家庭不超过三代,少数三代、四代同堂。弟兄们成婚后,各自分家居住财产平分。上门女婿同样享受平分财产的权利。父母带着属于自己的财产,与小儿子居住。

每个家庭成员既是农业生产的人员,又都兼营手工业。男子通常负担耕作的重活部分,以及负责生产生活中所需器具的制造。男孩十四五岁就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妇女既要下地劳动、种麻,又要舂米、磨面、织麻、煮饭及饲养家禽。

苗族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尤其忌讳侮辱性的称呼,不能称他们为“苗子”;大的初一吃饭不能泡汤;农历二月属龙日开财门,外人不得进门;公公不坐儿子媳妇的床,媳妇也不能到公公床边;家中有男客在桌子上吃饭,妇女就在火塘边吃,有女客在桌子上吃饭,公公就在火塘边吃;家有产妇,大门外悬挂雨帽一顶,外人三日内不得进入,若有不慎而入者,出门时要洗脚,喝一碗冷水,否则会被认为将产妇的奶妇“踩干”而受罚。

 

节日、宗教信仰

苗族节日除与当地民族一致外,特殊的是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六举行的“采花山”,又称“花山节”。进入腊月中旬,花山主办人就要在举行花山盛会的地方高高地竖起一根木杆,称为花杆。在离杆顶一米左右的地方,挂有红、黄、蓝、白色彩带,以及象征喜庆和将要奖给爬花杆优胜者的芦笙、糖果等。花山节不论是哪个民族,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主办人准备一些酒,招待前来采花山的客人。花山场上,举行武术、斗牛、赛马、射弩和打毽子等比赛活动。获胜者由主办人挂红戴花,给予物质奖励。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寻爱寄情,互订终身。过去,花山节往往由无嗣求子者筹办。现在,各地政府为发扬民族文化。每年都拨专款资助,各地花山场日益兴旺。

多数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鬼神和祖先,想念万物有灵,认为天地间都有看不见的“鬼”、“神”主宰着。天旱、天涝要祈求龙下雨或止雨。村边寨脚或林中大而老、枝叶茂密的高大常青树,常常被当作“龙树”或“神树”加以崇拜。人死后要请师傅“指路”,历数通往祖先居住地方和迁徙的沿途地名,使亡魂到达其祖先的发祥地。日常生活中的祝福病痛、生产好坏都认为是“鬼”主宰着,触犯了鬼,就要受到惩罚。部分苗族信仰天主教。

 

婚姻、丧葬习俗

婚姻有父母包办和自由婚姻两种。自由婚姻又有偷婚、抢婚等形式。偷婚是通过采花山或其他社交活动相爱后,因女方家庭贫困办不起酒席,让男方悄悄领走姑娘,对外则说姑娘被人偷了,女方叔伯兄弟假意追找姑娘,男方要表示道歉,并付给追找姑娘的人草鞋钱。抢婚,建国前,一种情况是男方是当地的权贵或不法之徒,因女方不同意婚配硬抢成婚;另一种情况是男女双方自愿婚配,但因父母意见分歧,或因男方经济困难等原因,便约定时间、地点邀约几个朋友把姑娘“抢”回家中,三天过后,再请媒人说合。族内同姓不婚,异族通婚很少。

苗族也行“上门”之习。有的上门二三年后自立成家,有的永远从妻居。上门女婿有财产继承权和赡养老人的义务。上门原因多因女方缺乏劳力或无子。

苗族实行木棺土葬,但按不同情况处置,在外凶死不家入堂,麻疯病人死后,火化如灰再葬。家人死了在门前鸣放火枪报丧,亲朋闻讯带着钱和粮赶来协助料理后事。正常死亡者,一般都要请指路师傅育《指路经》,吹芦笙、打鼓日夜不停。殉葬物是死者生前使用过的衣、裤、鞋、伞等生活用品。

苗族丧仪形式还有一些特殊做法。金平县的白苗和花苗人死后,用麻布包好悬挂在屋内,黑苗、青苗停放在凳子上,供家族亲友悼念。元阳大山白苗老人死后,将死者遗体置于一张竹床上,一端用麻绳系于屋梁上,一端插入壁墙上的孔洞中。入殓仪式在坟地上举行。河口瑶山区八角村至今还保留着特有的悬尸习俗,人死后用篾编制的箩筐装起来挂在房后,然后择日安葬。

 

服饰、民居

苗族服饰因地而异。妇女衣裙有盛装和便装之分。盛装制作精细,花工浩繁,用料很多,花钱过百上千元,需要一人用一年的时间刺绣缝制,多在赶街、节庆、串亲时穿用。头饰、服饰因年龄差异,各具特点。

金平自称“蒙刷”的未婚女子挽发髻,并将发髻偏朝一边;已婚女子偏发上插上一木梳,然后用黑布将长发缠成平顶大盘状,顶心露出木梳;老年妇女用深色线缠发,挽成上小下大呈角状的发形。自称“蒙施”、“蒙碑”、“蒙抓”、“蒙把”的妇女分别用花纱、青纱、白布、黑纱绕发成平头型,顶部用月型梳子别住头发。共同的打扮是戴银耻环、手镯和戒指,未婚女子喜戴项圈,长发盘髻,穿自织麻制褶裙。

男子穿着简朴。弥勒县男子穿青蓝布或自织麻布密纽对襟衣,领小袖窄;裤短,系蓝布带,小腿部用布裹缠,青蓝布裹头,顶发外露。金平男子腰系红布带;屏边男子穿麻布靛蓝色对襟衣和麻布靛蓝宽裆裤。普遍用青、蓝布带缠腿。

苗族五六户或二三十户聚居,也有单家独户的。村寨多依山建筑,建在朝阳的山梁上,周围绿树环绕。住房一般是长方形的土木草结构,中间开门,两侧住人,中间堂屋用以接待亲朋。门后火塘是全家议事聚会中心一年四季烟火不断。住房通常有楼,但低矮,多用于存放粮食、家具。牛、马、猪厩另建在屋旁。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云南主题旅游线路云南经典观光游 云南摄影创作游 云南深度体验游 云南高尔夫旅游 云南VIP尊享游 云南包车自由行

    云南旅游线路类集一日游 二日游 三日游 四日游 五日游 六日游 七日游 八日游 九日游 十日游 十一日以上游 丽江接团旅游线路 大理、丽江游 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 昆明、大理、丽江游 西双版纳长线游 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游 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云南特色旅游专题云南温泉SPA旅游 云南元谋土林摄影 云南东川红土地摄影 云南罗平油菜花摄影 云南元阳梯田摄影 稻城亚丁旅游指南

    关于本站』『常见问题』『预定须知
    Copyright©2002-2023 云南旅行 - yunnantour.net 版权所有
    电话:+86-871-63338882 || 手机:+86-18908891220 || 微信号(WeChat ID):kmtrip
    QQ客服一: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QQ客服二: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云南旅游Gmail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