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歌舞

 

歌舞:毕颂舞

汉语译意为“圆圈舞”,是佤族祖传的用毕颂(直箫)伴奏,不分季节,男女娱乐交际时跳的集体舞蹈,舞蹈吹奏者在中间连吹带跳,其他舞者也在外围手拉手地呼喊随着音乐节奏起舞,舞蹈潇洒自如,粗犷豪放。

 

歌舞:打歌

是佤族男女在春节或结婚时跳的一种自娱性舞蹈,有芦丝、笛子、三弦伴奏,边跳边唱。跳法有“直歌”、“穿花”、“啊妹跳”、“倒置歌”、“三摆手”、“脚跳”、“喂猪歌”、“四摆手”等,各自有固定的伴奏舞曲,随意性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孤儿舞和青年舞。

 

歌舞:刀舞

佤族村寨里木桥落成,杀猪、剽牛后都要跳该种舞蹈,舞蹈在象角鼓、锣等乐器的杆伴奏下,手持双刀根据伴奏的强弱而舞,是男性集体舞,又蹲步动、左膝跪地动、右上跪地动等各部分组成。

 

歌舞:悼念舞

是佤族为悼念有名望的死者及安抚死者亲属而跳的传统舞蹈。舞蹈无音乐伴奏,由领舞领唱,中任何唱,舞者成圈,手拉手面对棺木而跳,动作直有跺步、抬步、身微府吉踏步,直身五个动作组成。

 

歌舞:蜂桶鼓舞

是佤族祖传的一种男女集体舞蹈,舞蹈即兴性很大,有两种跳法,即贺新房和木鼓舞,贺新房男性从或塘边称为“父、母、儿”的三个鼓进行伴奏,男女者手拉手围绕着伴奏边跳边唱边呼喊,舞者自始至终是走一步,身府前,退一步,身微后仰动。

 

歌舞:臼棒舞

是佤族为悼念对寨子油贡献的人而进行剽牛时跳的男女集体祭奠舞蹈。整个舞蹈用竹子、铜铃伴奏,杆代表有吃,臼代表有住房,铜铃表示有官做,伴队二拍子进行,无唱词,舞蹈动作轻巧,灵活。

 

歌舞:木桥舞

是佤族上山拉木桥过程中跳的集体舞蹈,包含习俗祭祀和于了两个内容,整个舞蹈由拉木桥和刀舞两个部分组成,拉木桥时舞者站成几个八子,用滕索边拉木桥边演唱边舞刀,无伴奏乐器,唱词祈祷木桥能平安到达目的地。

 

歌舞:木鼓舞

木鼓,在佤族人民心中,它既是崇拜之物,又是通神之器,通天之鼓。平时一般不准乱动,只有祭祀或报警时才能敲打。不过,在今天木鼓已不是神物,而是佤族生活中和舞蹈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和道具。

今天的木鼓舞,着重表现佤族人民在制作木鼓中和制作木鼓后的欢乐情绪和喜悦心情;舞蹈时,时而敲鼓,时而舞蹈,咚咚的木鼓声伴着激昂的舞蹈再加上时而出现的歌声和欢呼声,较好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民族精神,并具有浓郁的风格特色,表达了佤族人民祝愿山寨兴旺、五谷丰登、来年生活更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用木鼓、铜鼓、锣、葫芦笙伴奏。

 

歌舞:三弦舞

为佤族祖传的一种不分季节男女自娱性舞刀。一般在月光下没有唱调,用三弦伴奏起舞,舞蹈动作刚劲有利,潇洒自如,舞曲悠扬、抒情,树小调式乐曲,男女青年往往再舞蹈时互诉衷情。

 

歌舞:甩发舞

是佤族妇女自娱性舞蹈。与其它舞蹈不同,剽牛祭祀、老人死后、盖新房、婚嫁喜庆都不跳此舞。而在其他时节,任何场合都可跳此舞。

甩发舞原甩发比较单一,大多为前后甩,近年来已丰富为多种多样的甩法,有前后甩、左右甩、转甩、跪甩等。它潇洒健美,较好地表现了佤族妇女豪放、爽朗的性格。西盟地区还流传象脚鼓舞、大鼓舞,沧源地区流传芦笙舞等。这些舞蹈有与周围傣族、彝族等民族交流借鉴的因素,多年来,经佤族人民的融合吸收,已具有了佤族舞蹈的特征,也己成了佤族人民喜爱的、自娱性的、群众性的民间舞蹈。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云南主题旅游线路云南经典观光游 云南摄影创作游 云南深度体验游 云南高尔夫旅游 云南VIP尊享游 云南包车自由行

    云南旅游线路类集一日游 二日游 三日游 四日游 五日游 六日游 七日游 八日游 九日游 十日游 十一日以上游 丽江接团旅游线路 大理、丽江游 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 昆明、大理、丽江游 西双版纳长线游 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游 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云南特色旅游专题云南温泉SPA旅游 云南元谋土林摄影 云南东川红土地摄影 云南罗平油菜花摄影 云南元阳梯田摄影 稻城亚丁旅游指南

    关于本站』『常见问题』『预定须知
    Copyright©2002-2023 云南旅行 - yunnantour.net 版权所有
    电话:+86-871-63338882 || 手机:+86-18908891220 || 微信号(WeChat ID):kmtrip
    QQ客服一: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QQ客服二: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云南旅游Gmail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