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一样美丽的丙中洛
在一片薄雾的笼罩下,我们开始从贡山县城出发前往怒江最美丽的地方---丙中洛。依据资料,我知道丙中洛源于怒语,意思是藏族人的村子。吉普车在怒江峡谷西边的山上走着,怒江对岸是碧罗雪山,翻过山就是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从丙中洛到梅里雪山的主峰---太子峰(卡格博峰)的直线距离约80公里这里就是国家级风景区三江并流景区的核心部分。到达丙中洛的时候,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因为我正沉迷于那美丽的怒江第一湾,碧罗雪山的一只巨足一下子挡住了怒江向南的去路,使怒江第一湾呈标准的"U"形,在这碧罗雪山的U型半岛上有一村庄,村中正在盛开桃花,抬头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此角莫西峰)丙中洛从地势上看,是一个略带坡度的山间盆地,约5平方公里,边是高黎贡山的主峰---卡瓦卡布峰,海拔5216M,东南方向是此角莫西峰,海拔4609M,使丙中洛看上去象一个被雪山环抱之地。地中遍植麦子,麦田的中间是用石板和原木建成的民房,房前屋后种有大棵的核桃树西,原原看去仿佛一把把巨伞。美丽一如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
走进乡政府所在地的时候,我真怀疑这里是一个乡的所在地,没有什么街道,在乡政府的大院门前是一大块的泥地,约200多匹马在着里吃着草料,一地的马粪和马尿,气味很不好,有几个大汉戴着皮帽在马群边上做饭,炊烟袅袅,锅里是一种类似于玉米糊糊的东西,同行的向导告诉我:这是西藏来的马帮!从这里到西藏的察隅只需三天的路程,比汽车沿公路运输还要快,西藏察隅县的粮食及日用品主要在一年中的5--11月从这里运进去。所以这里还有全中国唯一国营的马帮运输公司。这些马都不大,没有马鞍,货物用大皮口袋装好后,直接架上马背,据说这样走狭窄山路的时候会避免树枝和异物拦住马转身或通过。丙中洛乡有6000多的人口,主要是怒族和藏族,但却信仰着藏传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有一部分原始宗教信仰,重丁村有一个天主教堂是在1904年修建的,其传教士是法国人任安守,他于1946年病逝,坟墓就在教堂附近。该教堂的建立和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白汉洛教案"有关,整个教堂的建设资金来源是离教堂1500M的藏传佛教寺庙---普化寺。
于是我们直奔教堂,原有教堂已被毁,现在的教堂在原址的北面,一座白色的楼房,已经说不上什么风格,因为不是礼拜日,我们看不到其内布的情况。教堂门口有几株核桃树,相传为法国传教士所植,有20多米高,要两三人才能合围。向导告诉我这是标准的瑞士品种,由传教士引入的!正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宗教信仰多样,同行的向导一直想向我们证明这里才是香格里拉,并带我们去看拉一处遗址----香巴拉宫,在丙中洛盆地的靠山部分,一片残垣断壁,依稀有一些壁画的痕迹,这些痕迹已经可以证明它是一个藏传佛教的寺庙。我想香格里拉在那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上真有这样风景优美而人民生活幸福的地方就好!村长里的狗很多,见我们路过便狂吠不止,纠缠不清,本希望主人来喝住狗,却在不经意见发现一个壮汗醉卧在院子旁边的麦田里,而屋子分明没有上锁。
在晚上,我们住进一户丁姓藏族人家,女主人是天主教徒(我们都叫她丁大妈),在闲聊中,我们开始讨论耶酥的诞生,按丁大妈的说法,耶酥诞生在山洞里,和圣经上的记载相差很远,但当地的怒族和独龙族的创世传说中,他们的祖先都是诞生在山洞里的。看来历史让人们的信仰相互冲突融合中演绎的。在谈到普化寺活佛的是候,我发现了一个怒江版的温莎公爵---兰雀格治二世活佛!他本是碧罗雪山下,澜沧江边的叶枝土司的小儿子,为了统治好家族在怒江的领地,他被指为丙中洛普化寺活佛的转世,但是佛门的清规和诫律挡不住他对爱情的渴望,他爱上了附近村子里的一个寡妇,当爱象潮水一样淹没了他们的时候,活佛离开了象征着权利和高贵的寺庙,和自己的爱人同居了。祸事接踵而来,法国传教士来到怒江并在白汉洛地方建立了教堂,普化寺的喇嘛们愤怒了。喇嘛们从床上拉起活佛一同到教堂去示威,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普化寺的喇嘛们带领大批的民众烧毁了白汉洛教堂,清政府派兵镇压,兰雀格治活佛被判为擅离职守,而被罚重建一教堂(今天的重丁教堂)。法国传教士反被封为清王朝的三品道台。同时还得受派驻普化寺的清军的种种欺凌。民国年间,活佛到昆明来告状,结果正赶上民国对活佛实行在认证制度,所有活佛必须由国民政府通过考试才能担任活佛。考试和在官场上所受的种种窝囊气,使他无比怀念爱人那温暖的怀抱,于是活佛决定放弃,他悄悄离开昆明,又一次消失在怒江峡谷中了。
第二天,我来到普化寺,见到的只有一个孤灵灵的大殿,周围是一大堆残垣断壁,那是文革的结果,从大殿的顶端,我看到了卡瓦卡布雪山(高犁贡山主峰,海拔5218M)上的白雪,在残垣断壁的墙上,还有能见到斑驳的壁画,见到它你可能不相信它始建于1755年,曾是贡山县的权力中心。它属藏传佛教-葛举派寺庙。